精品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批-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 QQ: 100261735
  • 微信公眾號
  • 電話: 13718032067(微信同號)  16602933250(微信同號)

重慶 | 推廣墻體自保溫等——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 日期:2021-04-01


關于征求《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委,兩江新區,經開區、高新區、萬盛經開區、雙橋經開區建設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重慶市建筑節能條例》,指導“十四五”期間我市綠色建筑工作,著力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按照我委“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的總體安排,我們組織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重慶市綠色建筑與建筑產業化協會,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了《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現送你們征求意見,請于2021年4月23日前將書面意見反饋至市住房城鄉建委設計與綠色建筑發展處,電子版請發送至cqszjwsjc@sina.com。

聯系人:葉強何丹

聯系電話:63672578??? 63670808(傳真)

聯系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一路58號

附件:《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2021年3月19日

涉及保溫及裝配式部分內容如下:

保溫:

強化綠色建材產品的技術創新,不斷豐富外墻自保溫砌塊的種類和保溫應用技術體系,采取強制和引導相結合的方式推廣墻體自保溫。推動重慶市新型墻材、預拌砂漿、節能門窗、保溫隔熱材料、 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綠色建材產業由弱到強并逐步壯大。

裝配式:

以綠色建筑為終端產品,大力推行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新型綠色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筑中落實綠色建筑的各項指標要求,綠色建筑技術促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兩者互相促進和融合發展。嚴格落實我市新修訂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中的“兩板”要求(內隔墻非砌筑比例不小于 50%,預制裝配式樓板應用面積不低于單體建筑地上建筑面積的 60%),促進我市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我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需求。推行建造活動綠色化,加強綠色策劃和設計統籌,明確綠色建造的實施路徑,推進綠色施工,通過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加強施工現場噪聲、水污染和建筑垃圾控制,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推行建造方式工業化,整合綠色建筑激勵政策,引導實行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組織試點實施一批裝配式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項目。

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2021-2025 年)
(征求意見稿)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2021 年 3 月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有利于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全面提升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安性、舒適性和健康性,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有利于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本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國管局、銀保監會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建標〔2020〕65 號)和《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重慶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關于印發<重慶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建綠建〔2020〕20 號)等,在全面總結分析我市“十三五”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的基礎上,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 9 大重點任務、5 方面保障措施和 3 項組織實施要求,是引領全市“十四五”綠色建筑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

(一)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我市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圓滿完成“十三五”期間綠色建筑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為推進我市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綠色建筑標準全面實施。遵循“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構建了單體建筑、住宅小區、生態城區三大綠色發展體系,逐步實現建筑節能向綠色建筑的跨越式發展。按照強制與激勵相結合的工作方式,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筑標準執行范圍,逐步實現全市城鎮規劃區內新建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全覆蓋。截至2020年末,新建城鎮建筑設計階段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比例達到95.61%,竣工階段綠色建筑比例達到57.24%,超額完成我市綠色建筑“十三五”規劃及國家明確的工作目標。

2、綠色建筑品質逐步提升。大力發展高星級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推動全市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社會 投資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標準。“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例以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為代表的高星級綠色建筑1730.72萬平方米、綠色生態住宅小區5695.15萬平方米,培育了西南地區首個近零能耗示范建筑——悅來生態海綿城市展示中心等一批基于整體解決方案的超低能耗或低零能耗示范項目,推動悅來生態城創建國家首批綠色生態城區。截至2020年末,累計組織實施高星級綠色建筑2441.35萬平方米、綠色生態住宅小區10642.77萬平方米。

3、新建建筑能效水平顯著提升。嚴格落實新建城鎮建筑從設計、施工到交付使用全過程的閉合管理機制,率先在夏熱冬冷地區更高要求的節能65%,全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十三五”期間,建成節能建筑約2.61億平方米。截至2020年末,累計建成節能建筑約6.79億平方米。

4、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不斷擴大。以“水空調”為重點,率先在全國采用區域能源系統特許經營權的方式幾種連片地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形成了江北嘴CBD、彈子石CBD、水土工業園區3大集中應用示范片區。其中,江北嘴CBD項目已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和最大的江水源熱泵區域集中供冷供熱項目,與常規系統相比,年節能2.2萬噸標準煤,節水198萬立方米、減排CO2近六萬噸,且在區域降噪、設備節地、消除熱島效應、減排主要污染物等方面效果顯著。“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574.52萬平方米。截止2020年末,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突破1700萬平方米5、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穩步推進。率先在全國創新建立了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的市場機制,完成了第二批國家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驗收,以能耗水平高、改造效果明顯、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學校、醫院、商場和機關辦公建筑為重點,打造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市中醫院、重百新世紀商場、重慶市公安局辦公大樓等一批典型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近8億元。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向綠色化改造轉變,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79萬平方米,實現改造項目單位面積能耗下降20%以上的目標,且顯著改善了建筑室內環境品質,使用單位滿意率達98%以上。截止2020年末,累計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174萬平方米,年節電1.2億度,減排12萬噸CO2、節約源費用1億元。

6、綠色建筑技術和推廣應用機制不斷完善。優化調整建筑節能技術使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綠色建筑的技術、材料、設備和工藝的進場驗收制度、實施質量抽查制度和建設主體各方質量責任制度,切實加強綠色建筑技術使用質量事中事后監管,確保綠色建筑工程實施質量。創新綠色建材應用機制,將綠色建材應用要求納入綠色建筑相關標準,并作為建筑能效(綠色建筑)測評重點核查內容,率先在星級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小區評價項目中落實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與應用情況評估制度,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逐步達到60%。在我市建設領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術通告中累計對綠色建筑相關的66項落后技術、工藝和產品做出了限制或禁止使用要求,大幅度提高我市建筑節能門窗的保溫性能限值到2.8W/(m2.K),促進我市建筑能效的提升和居住品質的提高。

7、綠色建材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強化綠色建材產品的技術創新,不斷豐富外墻自保溫砌塊的種類和保溫應用技術體系,采取強制和引導相結合的方式推廣墻體自保溫,大力發展燒結頁巖空心磚、蒸養加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空心砌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綠色墻材。將發展綠色建筑與推動建材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率先在全國創新建立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形成了管理、標準、服務和應用四大支撐體系,截止2020年末,共計94個建材產品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培育了重慶金阿新型節能墻材、重慶德邦防水保溫等45家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基地,推動我市新型墻材、預拌砂漿、節能門窗、保溫隔熱材料、防水材料、建筑涂料、建筑遮陽等綠色建材產業由弱到強并逐步壯大。全市現有綠色節能建材企業800余家,近3年取得研發成果1200余項,獲得專利近800項,形成了年產值約400億元的產業集群,既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又引導傳統建材產業實現了升級換代和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8、政策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會同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重慶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際方案》,完善綠色建筑評價管理機制。修訂了《重慶市建筑能效(綠色建筑)測評與標識管理辦法》,優化了建筑能效(綠色建筑)測評內容。按照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穩定的原則,著力優化完善以“隔熱、通風、除濕、采光、遮陽”為主導的綠色建筑技術路線。“十三五”期間,編制修訂發布了38項與綠色建筑相關的地方標準和圖集,形成了綠色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及評價全過程配套齊全的技術標準體系。



9、管理及實施能力持續增強。每年按照市級和區縣兩個層面分類實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專項培訓,包括對區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管理人員及建設、設計、審圖、施工、監理、檢測、材料及設備等相關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及時宣貫綠色建筑政策文件、標準及圖集,有效提升管理人員的監管能力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實施能力,保障綠色建筑工程質量達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我市綠色建筑咨詢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綠色建材生產企業、裝配式部品部件企業等的內部交流和行業間的交叉交流聯動,搭建協同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開放式平臺,推動綠色建筑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一)存在不足

“十三五”期間,雖然我是綠色建筑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對照國家、我市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綠色建筑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市綠色建筑實現了量的突破,但高星級綠色建筑項目較少,老百姓對綠色建筑的可感知性弱。對照國家將綠色建筑由“四節-環保”向“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大性能轉變的要求,亟需強調“以人為本”的初衷,結合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加強綠色建筑聲環境品質、室內空氣質品質等方面的提升,以“隔熱、通風、除濕、采光、遮陽”為重點,不斷優化綠色建筑技術路線,因地制宜推動墻體自保溫、高效節能門窗、建筑遮陽、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立體綠化等適宜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從感官、感知、感受等方面提升居民對綠色建筑的實際體驗。

2、綠色建筑區域發展有待進一步均衡。我一區兩群”綠色建筑發展存在一定差距,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市群、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在對綠色建筑的認識、經濟基礎條件、執行能力和產業支撐等方面參差不齊,對綠色建筑的推動力度存在明顯差異。

3、綠色建筑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應用、超低能耗建筑等仍然以財政補貼為主的方式推動,尚未建立長效市場推廣應用機制,采用市場化方式實施能力不足,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仍在探索階段。

4、綠色建材產業支撐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市綠色建材產品種類主要集中在預拌混凝土、建筑砌塊和無機保溫板材三大類,遠遠不能滿足我市綠色建筑的應用需求,綠色建材的種類及數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市綠色建材企業主要集中在主城都市區,渝東北、渝東南的綠色建材企業布局很少,不足以支撐當地綠色建筑發展的需求,綠色建材的產業培育和布局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發展形勢

  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是落實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的客觀要求,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體現,是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是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著力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內容,對于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以人民為中心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指明方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則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二)碳達峰與碳中和是發展轉型的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高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議》承諾的基礎上,對碳排放達峰時間和長期碳中和問題設立的最高目標,這一目標對建筑等行業的低碳轉型提出新的要求,發展綠色建筑將迎來新的機遇。

(三)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被同時寫進十九大報告,體現了黨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綠色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進一步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理念,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逐步退出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長方式,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增長轉變,實現質量效率雙提升的必然選擇。

(四)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形成發展新格局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出,新的經濟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投資發展新空間不斷拓展。與此同時,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聯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希望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這一重要指示,更加凸顯了重慶在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為重慶當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改革者、創新者、引領者提供了具體行動指南,重慶必須深刻領會把握“發揮示范作用”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環境質量上勇爭一流,在綠色發展上做出表率,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提高建筑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空間環境品質為核心目標,強化增量管控,改善存量品質,優化用能結構,轉變建筑方式,促進區域協調,突出市場機制導向,倡導共同締造理念,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宜居宜業、綠色循環低碳的住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堅持民生導向,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在滿足人民群眾對建筑舒適性、健康性、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綠色水平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空間環境品質,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堅持規劃統籌,系統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指引,統籌建筑活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統籌城鄉協同發展,統籌建筑增量控制與存量優化,統籌建筑規劃設計建造運行管理全過程,統籌政府行政管理與市場資源配置,增強綠色建筑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注重把握綠色建筑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推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綜合解決為突破口,堅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為重中之重,補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短板領域,形成人民群眾共謀、共建、共享的綠色建筑發展新局面。

堅持因地制宜,兼容并蓄。準確把握我市各區發展特色和差異,防止目標指標“一刀切”,推動形成特色多樣、亮點各具的綠色建筑發展格局。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其他城市及國際先進經驗,加強合作,博采眾長,促進我市綠色建筑發展引領創新。

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以體制機制的創新激發市場和社會動力,用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思維完善體制機制,破解制度障礙,提高綠色建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發揮先進、適用技術的支撐引領作用,培育新產業,形成新動能。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綠色建筑建設規模持續擴大,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不斷成熟,民用建筑健康性能不斷完善,綠色建材得到廣泛應用,綠色建造方式全面推廣,建筑領域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穩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實現示范應用,既有建筑節能及綠色化改造有序推進,清潔及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提高,我市建筑用能總量增速放緩,部分領域用能強度下降,建筑能源消費結構逐步清潔化、低碳化。



第三章  重點任務

一、提高綠色建筑建設品質

完善綠色建筑相關標準,對照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訂我市《綠色建筑檢測標準》、《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標準,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納入工程建設強制規范,完善《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技術審查細則》、《居住建筑節能65%(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技術審查細則》等配套技術細則、技術規定、審查要點和設計軟件等。推動星級綠色建筑、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落實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社會投資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應達到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并適時向整個主城都市區擴展,區級行政區域內新申報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應達到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要求,鼓勵建筑高度超過150米及以上的公共建筑、兩江四岸、核心商圈等重點區域的地標性建筑和其他具備條件的建筑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

結合我市氣候特點、資源稟賦、建筑風貌和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編制《健康建筑技術導則》、《中小學校建筑品質提升設計導則》、《醫院建筑品質提升設計導則》等標準規范,完善實施各類建筑設計健康性能內容的技術標準和文件,提高建筑室內空氣、水質、隔聲等健康性能指標。開展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室外微氣候設計優化研究,推動建筑隔熱、通風、除濕、采光、隔聲等綠色健康技術研究和應用。提升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探索立體綠化技術,提升建筑感官和心理舒適性。充分汲取健康建筑、生態建筑、低碳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理念,開展高品質住宅形態研究,提升生態小區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加強綠色宜居空間環境營造,提升市民對綠色建筑的感知體驗。



二、推動綠色建筑與建筑產業化融合發展

以綠色建筑為終端產品,大力推行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品化的新型綠色建筑方式,裝配式建筑中落實綠色建筑的各項指標,綠色建筑技術促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兩者互相促進和融合發展。嚴格落實我市新修訂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中的“兩板”要求(內隔墻非砌筑比例不小于50%,預制裝配式樓板應用面積不低于單體建筑的上建筑面積的60%),促進我市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我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需求。推行建造活動綠色化,加強綠色策劃和設計統籌,明確綠色建造的實施路徑,推進綠色施工,通過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加強施工現場噪聲、水污染和建筑垃圾控制,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推行建造方式工業化,整合綠色建筑激勵政策,引導實行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組織試點實施一批裝配式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項目。推行建造手段信息化,進一步完善我市建筑工程BIM技術應用政策和技術體系,加大強制應用BIM技術的力度,著力解決“協同難、共享難、落地難、正向難”等BIM技術應用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加快推動BIM技術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應用。推行組織方式集約化,大力推進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發展,加大工程總承包實施力度,積極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

三、促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構建區域綠色低碳發展指標體系、技術體系,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標準,引領我市綠色建筑由單體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放大到區域的綠色、生態、宜居、低碳、集約發展,提升綠色建筑綜合發展水平。在城市新區開發、城市更新中開展現狀評估和生態本底診斷,編制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提出綠色建筑星級空間布局、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指標等要求,落實到建設、管理全過程,建設高質量綠色低碳示范區。探索建立三維數字化的城市信息模模型(CIM),優化涵蓋地理信息、房屋建筑等固定信息及人口、能源消耗等動態信息的城市智慧能源管理服務系統,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開發建設管理深度融合,優化城市運營管理策略,提高城市綠色低碳運營管理水平。



一、推動建筑用能清潔化低碳化

因地制宜推進可再生能源的深度及復合應用,探索在具備資源利用條件的區域強制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的措施。強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實施質量,促進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充分發揮電力在建筑終端消費清潔性、可實用性、便捷性優勢,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建筑推廣應用熱泵、冷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圍繞建筑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目標,在建筑空調、生活熱水、炊事等運能領域推廣高效電氣化應用技術與設備。



一、強化既有建筑改造與功能提升

與商場、醫院、學校、酒店和機關辦公建筑為重點,推動暨公共建筑由單一型的節能改造向綜合型的綠色化改造轉變,探索利用綠色金融及其他多元化融資支持政策,推動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的市場化機制。推動建立公共建筑運行調試制度。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既有居住建設節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室內舒適度。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探索節能改造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適老設施改造、基礎設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統籌推進的節能宜居綜合改造模式,探索經濟適用、綠色環保的技術路線,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統籌推動既有居住建筑節水改造。



一、加強綠色建筑運行管理

加強綠色建筑運行管理,提高綠色建筑設施、設備運行效率。推行綠色物業管理模式,結合產權、功能和運營特點,將綠色建筑日常運行要求納入物業管理內容。建立綠色建筑用戶評價和反饋機制,定期開展綠色建筑運營評估和用戶滿意度調查,不斷優化提升綠色建筑運營水平。

二、加大綠色建材應用力度

加快推動綠色建材評價認證制度,引導綠色建材評價向綠色建材認證轉變,打造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基地。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機制,開發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平臺,實現綠色建材信息采集、共享、可追溯等功能,提高綠色建材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協同水平。強化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完善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政府采購需求標準、政策措施體系和工作機制。將綠色建材應用要求納入綠色建材相關標準,嚴格落實全市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制度,將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及應用情況作為建筑能效(綠色建筑)測評重點核查內容,促進綠色建材規模化規范化應用。



八、促進建筑能源供需協同發展

推動建筑能源需求環節與能源供應及輸配環節進行響應、互動,提升能源鏈條整體效率。會同能源管理部門推動區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廣基于建筑用戶能源需求及負荷預測的區域能源綜合規劃,以需定供,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效益。開展城市新區、功能園區、建筑群等整體參與的電力需求響應試點,利用建筑用能監測數據合理引導建筑用戶電力需求,積極參與調峰,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

九、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及工程示范

研究制定我市面向2030年、2060年的建筑行業碳達峰及碳綜合發展路線圖,并與五年規劃、年度計劃等做好銜接。開展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工程師范。完善建筑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改造過程中碳排放控制標準、技術及產業支持體系,推動建筑行業低碳發展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工程創新。研究建筑活動碳排放清單編制方法,探索實施建筑碳排放評價標識制度。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法規

按照《重慶市建筑節能條例》的規定,采取自愿、激勵、強制等不同推進思路,進一步完善促進綠色建筑工作的配套政策。探索綠色建筑立法,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措措施進行補充完善,對發展綠色建材提出要求,對落實激勵機制進行明確,對各級政府加強綠色建筑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的責任進行強化,對違反綠色建筑有關強制要求的行為進行處罰。同時,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綠色建筑法律法規落到實處。探索工程咨詢、能效測評、評價標識等第三方機構參與綠色建筑監管的制度設計。對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與公共投公共建筑項目,探索開展建筑及建筑用能系統設計方案專項評估。

二、加大政策激勵

強化工作聯動機制,發展改革部門引導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項目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開展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示范,將其增量成本計入建設成本。會同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等部門依據《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研究落實我市綠色建筑、綠色生態住宅小區項目和綠色建材企業納入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綠色建筑監管、關鍵技術研究、技術標準制定與宣傳、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及能效公示、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與監測平臺、監控設施的運行維護等。

三、發展綠色金融

在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框架下,積極推進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探索綠色建筑領域貼標融資產品、綠色建筑綜合或專項性能保險、綠色住房按揭貸款等,探索建立財政資金參與的綠色融資的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對購買綠色住宅的消費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創設綠色建筑消費貸款等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銀行機構對政府綠色建材采購等各類綠色建材消費給予差異化的綠色融資支持。

四、推進技術創新

加大地方標準、圖集及施工工法的編制力度、逐步完善我市綠色建筑地方標準技術體系。積極培育具有更高水平的團體標準和國家行業標準,推動建筑業綠色發展和供給側改革。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模式,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加強先進技術和工藝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進一步完善墻體保溫路技術路線,推廣應用自然通風、室內除濕、自然采光,隔聲降噪、建筑遮陽、雨水利用、余熱利用、水源熱泵等空氣源熱泵技術等可再生能源,促進我市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品質需求。

五、加強數據賦能

完善民用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報表制度,規范統計數據填報和審核機制,增強統計數據的準確性、適用性和可靠性。加強供水、燃氣、電力等統計數據共享機制,通過整合、分析挖掘數據應用價值,發揮統計數據決策支撐和市場服務作用,指導建筑業主及第三方服務機構對建筑用能系統實施精準化運行與改造。推動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與應用,完善我市建筑能耗監管平臺,加強能耗監測數據分析應用,分類制定完善各類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率先在公共機構領域推動實施能耗限額或定額。依托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監測等數據信息,建立和完善面向政府、建筑業主、金融機構等相關方的公共建筑能耗信息服務平臺。開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試點,引導各區縣(自治縣)分類制定公共建筑用能(用電)限額指標,劃定公共建筑合理用能區間。

第五章   規劃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綠色建筑工作的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與習近平主席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堅定不移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政績觀,引導和推動各區縣(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具體行動。健全推動綠色建筑工作協調機制,建立由市住房城鄉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市機關事務管理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管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等部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制,加強綜合統籌和工作協調,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指導各區縣(自治區)編制實施計劃,組織落實好各項專項工作,形成合力,協同推進。強化目標責任,將綠色建筑相關目標任務完成措施落實情況作為各區縣(自治區)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情況和“雙控”目標責任等相關評價考核的依據。

二、引導公眾參與

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綠色建筑宣傳活動,結合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和“全民節能行動”“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向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綠色建筑發展新聞宣傳、政策解讀和教育普及,編制發布小區居民綠色生活行為指導手冊,引導用戶用好各類綠色設施,合理控制室內采暖空調溫度,推動轉變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基本價值觀,促進公眾參與綠色建筑相關活動。強化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管理、評價等從業人員培訓,將相關政策、技術、標準等納入建設工程注冊執業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提高從業人員實施能力。發揮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作用,積極組織群眾參與,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促進老舊小區高質量高效率改造。

三、嚴格監督管理

市場監管、工商、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要加強建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監管和稽查,防止不合格的建材產品進入市場。在工程項目規劃審查。施工圖設計審查中加強新建綠色建筑相關審查內容,對未通過審查的項目不予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嚴格設計變更管理。加強施工過程監管,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標準開工建設,嚴把建筑能效(綠色建筑)測評關。項目建設單位應在工程施工現場明確建筑節能、節水等性能指標。嚴格按綠色建筑及其指標要求進行竣工驗收,對不符合相關標準或不能實現項目預期節能目標的,不得通過驗收。組織開展綠色建筑專項督查,強化大型公共建筑綠色建筑標準執行情況審查,嚴肅查處違反工程建設標準、建筑材料不達標、不按規定公示性能指標等行為。執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進“互聯網+監管”等新的監管模式,確保我市綠色建筑各階段的實施質量。推廣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完善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指南,適時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引導綠色住宅開發建設單位配合購房人做好驗房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安吉县| 三穗县| 漳平市| 庆元县| 上犹县| 株洲县| 榆社县| 松原市| 襄汾县| 沧州市| 密山市| 阳原县| 喜德县| 东明县| 连江县| 交口县| 沙河市| 历史| 太康县| 蒙自县| 巴林右旗| 岳阳市| 武城县| 手游| 汽车| 三台县| 米易县| 嘉兴市| 旬邑县| 柳州市| 五原县| 延安市| 合江县| 定西市| 姜堰市| 石屏县| 大英县| 长沙市| 儋州市| 礼泉县|